优惠价
微信扫码开通会员
1080P画质
精选影视作品
免广告特权
VIP视频任你看
近期没有直播~
您还没有登录,请后查看

微信小程序

青来多视频客户端

登录之后您可以
同步多端观看记录
参与互动讨论
1080P高清更流畅

让兴趣点燃孩子成长的自信 点击次数:5.8万

上海中学生武亦姝在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冠,这个能背2000首古诗词的16岁女孩展示出的实力,赢得了媒体和观众的赞叹。

能背2000首古诗词值得赞赏,但媒体过于关注这一点,其实是在延续以某个量化标准评价学生的惯性思维。武亦姝背古诗词的“真经”何在呢?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如果解读不清楚,我们对这个优秀中学生的赞赏,就可能变成简单复制和模范。

其实人家武亦姝下的不是悬梁刺股般的苦力,“真经”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喜欢”。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因为古诗词给了她很多现代人给不了的感觉。她初中母校的校长说,喜欢,才是孩子学习的最佳状态;喜欢,才会享受其中的快乐和辛苦,才会不觉得是负担,不会厌烦。这个女孩用自己的学习经历,证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人有永不满足的追求;更证明了,一个孩子如果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那就不可能有永续的学习动力。

这正是今天学校和家庭教育需要不断重温的教育常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们多读点优秀的古诗文,都是非常必要的,对孩子提出适当的量化要求,也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和积累。但如果看到“人家的孩子”能背2000首古诗词,就据此对自己的孩子提出类似的过高要求,则大可不必。

教育公平还有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让每个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不是只发展一部分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如果我们的教育过程和评价标准只适合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不能让更多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那就是一种教育过程中的不公。武亦姝虽有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但如果没有“中国诗词大会”这个平台,在一个标准的“分数体制”下,她也未必能获得多少竞争优势。教育的包容性,这一针对区域、阶层贫富差距而言的概念,是否也应该体现在对不同个性、兴趣和潜能学生的教育过程之中?

提高教育质量,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当今世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已成为主流,教育和人才评价标准也日趋多元化。要提高教育质量,让我们的教育不落伍于时代,让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落伍于时代,就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内涵,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学生“展个性,尚自然”,让更多各式各样的“武亦姝们”脱颖而出。有文化自信的教育,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教育自信。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