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男孩定的规矩越少越好
有些家长总是喜欢禁止男孩做这做那,比如不让读不健康的书,不让早恋,不允许玩游戏、网络聊天,等等。但是一味地严厉禁止,却不讲明利害,很容易产生 “禁果效应”,增加男孩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甘冒风险去尝试那些也许并不甜的“禁果”,这反而使教育走向了反面。 在父母管教过严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往往性格懦弱、没有主见...
发布时间:2010-04-21 -
不要因为孩子拆玩具而限制他
家长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男孩似乎具有特别的破坏能力,什么东西到了男孩手里,没一会儿就能把它大卸八块,弄得家长哭笑不得。一些家长为了保护玩具,不许男孩任意摆弄玩具,更不许男孩拆卸。殊不知,家长们的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虽然保护了玩具,却阻碍了男孩的探索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男孩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他们总拥...
发布时间:2010-04-21 -
让孩子学会刷牙的准备工作
孩子满2岁,就可以训练其饭后漱口了,3岁后则应让孩子逐渐学会并养成刷牙的习惯。为了让孩子刷好牙,家长要作好好如下的准备工作: 1、为孩子买一个软毛牙刷,因硬毛的牙刷会伤害孩子的牙龈。 2、给孩子选择一个刷柄容易抓握的儿童牙刷,还要看看刷头的弧线和尺寸是否适合孩子使用。 3、一旦孩子学会刷牙往外吐水了,就可以给他使用牙膏了。在这...
发布时间:2010-04-21 -
以兴趣盎然的姿态倾听儿子的喜怒哀乐
有些父母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往往对男孩实行命令主义,总是摆架子,树权威,他们看男孩总是这也不是,那也不顺。男孩一开口,他们就说他讲错了;男孩一动手,他们就说他什么都不会。往往对男孩进行过多的批评、指责,极少鼓励、赞扬。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让男孩怎么开口跟父母讲心里话呢?有些父母因男孩的动作慢,索性代劳;有些父母在男孩...
发布时间:2010-04-21 -
治疗斜视要趁早,不能超过8岁
专家指出:8岁前是视功能发育的敏感期,超过8岁再治疗斜视,可以将黑眼珠拉回正常位置,但很难恢复受损的视觉功能 三岁的瑶瑶(化名)长着一双漂亮的大 眼睛,但是母亲张女士每次看到这双眼睛,就不由得伤心起来。半年前,瑶瑶发过一次烧,经过几天的输液治疗,烧很快就退了。几个月后,张女士领着瑶瑶在楼下 玩儿,邻居一位大娘盯着瑶瑶的眼睛看...
发布时间:2010-04-20 -
各国家长惩罚孩子 隔离法最好用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 新西兰父母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新西兰 Bernny 儿子2岁半,女儿半岁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
发布时间:2010-04-20 -
抓住孩子长高三个黄金阶段
为什么孩子长得比别的同学慢?我们夫妻个子都不矮,孩子怎么就长不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被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困扰着,但却苦于不知如何解决。因此,建立科学的养育知识体系,了解身高发育规律是家长最紧迫的事情。 专家指出,骨骼 “成长板”是长高的核心部位,孩子的成长板一旦关闭,就意味着长高终止。但在长高的关键时期接受科学系...
发布时间:2010-04-19 -
单凭量表测试能诊断多动症吗
孩子调皮好动,很多家长首先会联想到“多动症”,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最近礼来公司支持的一项全球调研显示,家长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 多有偏颇。儿童精神科专家称,多动症的诊断相对复杂,需要对孩子在多个场合的行为作出综合判断,单做一个量表测试尚不足以给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帽子。 不能单凭一个量表作出诊断 大多好动的孩子好奇心都...
发布时间:2010-04-19 -
做妈妈的小助手从模仿开始
模仿父母、模仿周围同龄小伙伴,这是宝宝学会独立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在操持家务的时候,无论是扫地、擦桌子、洗衣服、刷锅洗碗,哪一样宝宝都会跟着你, 模仿着来,俨然一副小助手的摸样,尽管在一些大人看来是“成心捣乱”,可是你的一举手一投足,在潜移默化中,不经意间就被宝宝学会。 穿衣脱鞋是宝宝最喜欢模仿的 动作之一。宝宝在很短的...
发布时间:2010-04-16 -
孩子老被欺负家长怎么教?
孩子1周半后,多半能跑能跳了。大人带出去跟外界接触的机会增多,甚至有些2周多的孩子提早步入托班或幼儿园,他们的小世界更丰富起来。 脱离了原本独立的家庭单位,开始参与社会交往,宝宝之间也有了对比、协作与竞争。随之而来的,还有年轻父母的诸多困惑
发布时间:2010-04-16 -
孩子早期教育的黄金时段
据神经生理学家们研究数据表明:人类的脑细胞在出生时就超过了1000亿个,而且这个数目在出生时为最高值,终其一生不会增加。 但是,婴儿脑细胞功能恰似一张白纸,要有外界足够的听、视、触觉等感官的刺激,才会渐渐发达,刺激得越多,发达得也越快。但是,这种快速发展的时间并不会持续一生,它只存在于出生后短短的几年之中,其中又以0-3岁之间...
发布时间:2010-04-16 -
锻炼手的技能玩玩纸游戏
让孩子玩玩纸游戏,不仅能帮助他锻炼动手技能,还能使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1~2岁,玩撕纸 1~2岁的孩子手部具备了一定的力量,不妨让他参与撕纸活动。父母可以引导他随意撕出一些不规则的纸条、纸片,通过这些看似无序的动作,帮助孩子锻炼手腕的活动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 3岁后,剪贴画 父母不妨为他提供一些软硬各异、薄厚不同的纸张,甚至是...
发布时间:2010-04-16 -
从小培养孩子的幽默细胞
幽默可以大大增加孩子以后的社交魅力,幽默感一方面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和家庭的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来慢慢培养。 宝宝1~2岁时, 父母可以冲孩子做鬼脸。美国许多父母在婴儿刚出生6周时便开始了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孩子学步摔倒时,父母冲他做鬼脸以示安抚,此时他往往会被你扮 的鬼脸引得破涕为笑。3~4岁时,可以让...
发布时间:2010-04-16 -
孩子不吃饭不要追着喂
在给孩子添加泥糊状食品的初期就应开始试用小勺喂养,尽可能不将辅食混入奶中用奶瓶喂养。小勺喂养虽然有些费劲,但可以从小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吃饭。 由于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有限,经常在吃饭时东张西望。这时家长不应过多地干涉,特别不应以其他哄笑的方法引逗使孩子多吃几口饭。当然,孩子的周围也不应有太多的干扰。其他人不要在孩子旁边说笑...
发布时间:2010-04-15 -
“左撇子”孩子有利有弊
5岁左右,有的孩子会明显地表现出使用左手的偏好,正好这个时期也是孩子用手机会增多的时期,比如要学习用笔写字了。父母如果强行纠正孩子,往往会给他造 成很大的困惑,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有的孩子会变得情绪急躁,学习兴趣明显下降;还可能造成孩子语言中枢功能紊乱,出现口吃等语言障碍。 我们往往会由于社会、文化、心理及环境的影响,总是...
发布时间:2010-04-15 -
放弃用命令的语气说话
一个16岁各方面都很不错的高一男孩,与同班的一个女孩相恋了,男孩的父亲与他单独进行了一次谈话。 父:儿子,你是不是觉得她是最好的女孩? 子:我觉得我认识的女孩里她最可爱。 父:爸爸相信你的眼光。但是,你才上高一,你认识的女孩有多少? 子:我心里只有她。 父:你说你要上大学,将来还要出国深造,想成为一名律师或金融家。你知道你将...
发布时间:2010-04-14 -
和儿子相互信任地闲谈家常、诉说心事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次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男孩,要比其他男孩智商高。许多实例和科学研究也表明,父母不管多忙都要抽空陪陪男孩,以满足男孩的情感需求。 然而,随着职场父母的增多,“在家觉得孤独”,恐怕成了许多独生子女最大的感受。 许多父母觉得给男孩吃好的、穿好的,关心关心他的学习,男孩就会感到很...
发布时间:2010-04-14 -
学会每天睡前和儿子谈谈心
从男孩一出生,父母就要与他有亲密的接触,因为男孩最初的触摸记忆和声音记忆都来自父母,父母是与男孩的身体和心灵靠得最近的人。等男孩长大以后,其他人是否愿意接纳他,关键在于他怎样去接纳别人、适应社会,而这种接纳他人的能力就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 当男孩做错事情的时候,往往是父母给他安慰和鼓励;对于男孩在学校里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发布时间:2010-04-14 -
以兴趣盎然的姿态倾听儿子的喜怒哀乐
有些父母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往往对男孩实行命令主义,总是摆架子,树权威,他们看男孩总是这也不是,那也不顺。男孩一开口,他们就说他讲错了;男孩一动手,他们就说他什么都不会。往往对男孩进行过多的批评、指责,极少鼓励、赞扬。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让男孩怎么开口跟父母讲心里话呢?有些父母因男孩的动作慢,索性代劳;有些父母在男孩...
发布时间:2010-04-14 -
成绩好坏不是奖惩孩子的唯一标准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害怕考试,一到考试就头疼、紧张,尤其是一些女孩,似乎天生就怕考试。 但是,有的女孩却十分迷恋考试,甚至考试考上了瘾,一天不考试就浑身难受、不舒服,这些孩子是怎么了? 上初中的时候,蕾蕾经常考全班第一名,但是她对此并不是很满意,经常发誓一定要考全年级第一、全市第一。于是经常废寝忘食。 到了初三,蕾蕾更是起早...
发布时间: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