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岁神童遭退学 “伤仲永”的现代版
2001年,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录取了一名“神童”
发布时间:2005-07-15 -
免费义务教育应是政府追求的目标
缺钱的地方没有能力执行,有钱的地方又不愿意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至今仍是“画饼”
发布时间:2005-07-14 -
公立大学的社会职能和时代使命
头条关注 公立大学之所以成为社会服务的先驱,原因在于公立大学是国家为实现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志而建立的,本质上讲,各国政府设立公立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公立大学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进行配置。因此,公立大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存在的,也更多地具有把大学自身发展与...
发布时间:2005-07-14 -
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
有两条新闻引人关注:一是高考开始的前7天,青海省西宁市一名18岁的高三男生不堪母亲的叨唠,竟然将亲生母亲杀死。另一是:甘肃一高三学生因高考成绩不好投湖自尽。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两条新闻,心情非常沉重。在高考成绩公布,考生们陆续拿到自己的考试成绩时,孩子们恐怕要承受来自家长的更多的压力。 期待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前程,是普天...
发布时间:2005-07-14 -
信以成人
促进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考试要服务于这一目的。考试承担了引导社会成员的发展方向,加快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进程,帮助社会成员较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帮助社会成员获取并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社会本质的功能。在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中,考试是一个基本的环节。同时,考试也是维护社会稳定,...
发布时间:2005-07-14 -
面向基层 建功立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意见》的制定和下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青年学生的爱护和关心。落实《意见》,对于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
发布时间:2005-07-05 -
不必炒作“高考状元”
高考刚过,在很多地方,有关“高考状元”的新闻又出现在报刊上:某学校成为“状元学校”,“状元”的父母、老师被请进报社、电台传授高考“秘诀”,甚至由“高考状元”编辑的相关应试指南也在出版中。有些“高考状元”还被邀请参加商业活动,“出场费”少则千元多则万元。 应该说成为“高考状元”是一件荣耀的事,他们的成功也是善于学习和勤奋努...
发布时间:2005-07-05 -
“让洞于民”的启示
新闻回放:连日来,杭州持续高温,有几天气温高达35℃以上。从6月28日起,杭州市民防局免费向市民开放12处防空洞,市民在炎炎夏日又多了避暑纳凉的好去处。防空洞里备有桌椅,还为纳凉的市民免费提供饮用水、防暑降温药品。 读到这样的消息,如有清风拂面。 据报道,杭州市“让洞于民”,供市民避暑,至今已是第三年了,深受市民好评。盛夏酷暑,...
发布时间:2005-07-05 -
校园时评:当代青年与“月光族”之忧
有位韩国朋友,注意到了那些把当月工资花光,大项支出要“啃”父母的中国“月光族”,撰文表示担忧,还作了善意的批评。 他对比了两个典型:李小姐毕业于北京一所比较有名的大学,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两年,月薪3500元,除去每个月的房租、生活费,再加上偶尔在三里屯酒吧小酌两杯,工资就所剩无几了。与北京市民的平均工资相比,她的工资算...
发布时间:2005-07-04 -
一位父亲的困惑:孩子,怎样爱你才算对?
5月21日,星期六,武汉市武珞路一家培优学校食堂里,许多家长在等候上课的孩子。余师傅就是其中一位,咖啡色衬衣皱巴巴的。他四十出头,脸上却爬满了皱纹,看上去显老。余师傅的儿子在晒湖小学上六年级,从一年级就开始参加数学培优,现在参加了“奥赛”培优。余师傅手里的报纸已翻看了好多遍,还有一本《小说月报》。问起怎样教育孩子,余师傅感...
发布时间:2005-07-04 -
暑假异化成第三学期 家长纷纷说“无奈”
昨天,快报报道了《放暑假,孩子连喊“没意思”》,并请读者针对暑假异化为“第三学期”家长对此很无奈发表看法。昨天,快报教育快线因此火暴,说无奈的读者和坚持有选择权不应该无奈的读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一方无奈:孩子苦家长心里更苦 案例一:李女士,在无锡某外资企业做市场管理工作。她说现在的孩子简直像生活在监狱里,她有个外甥...
发布时间:2005-07-04 -
输给考试而不是输掉汉语
在最近一次的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夺得第一名的是留学生队。这一结果让大多数评委大跌眼镜(据6月26日《文汇报》报道)。 这年代,总有一些人热衷于构造一些幻想的隐喻,比如说最近的“汉语比赛留学生夺魁”一事引起某些人对母语教育的顾影自怜。许多人惊呼中国人“母语学习懈怠”,某专家还表示:中国学生在把目光转向其他语言的时候,应该...
发布时间:2005-07-01 -
“芙蓉姐姐”与文化偶像
既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任何起因,一个被称为“芙蓉姐姐”的女子突然成为中文网络上炙手可热的偶像。与此前网络上的几大红人不同,“芙蓉姐姐”的行为并没有多少道德上的出格之处,她赖以成名的招数非常简单,一是大量张贴自己的“经典S形”体态的业余照片,二是不断发表超级自恋的“经典语录”。几乎与“芙蓉姐姐”同时暴得大名的,还有在“超...
发布时间:2005-07-01 -
不能向“高考迷信”让步
每年高考前后都会出现一些迷信活动,流行一些莫名其妙的禁忌,但今年已经泛滥到惊人的地步,如果听之任之,无论对应考学生、家长和全社会都会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并将扩大到其他方面,必须认真对待。 高考前后都有大批学生家长到寺庙烧香许愿,现在已扩大到各种与科举、文人、文化有关的人物纪念地和场所,这些单位无视国家法令和自己的身份,...
发布时间:2005-07-01 -
互动式青春文学启示了什么
第15届全国书市眼下乃津门一景,青春文学在众多图书中引人注目,其中有香港作家阿浓与三位花季少女合著的网络小说《香港少女日记》。这本两代人互动写作而成的青春小说启示:青春文学引起的青春一族与成年人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对立,并非不可消弭。 千万不要小瞧“偶”在写、“偶”在读的青春文学。郭敬明、韩寒等十来位少年的作品,已占目...
发布时间:2005-06-02 -
大学更名为了谁?
如今,全国的大学恐怕有一半已经改名换姓,剩下的那些要么在改名的过程中,要么正创造机会以便能早一天改换校名。自然,也有一小部分学校已经改无再改,不会为自己再谋新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能够不为所动,置身于潮流之外。这类学校至少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扩张。对内,可以广设院系、变“系”为“院”,对外,可以招揽兼并,化人为己。 大...
发布时间:2005-06-02 -
快把“最好的礼物”给孩子
“六一”到来之际,家长们都在忙着给孩子送点礼物,诸如给孩子买漂亮的衣服,让孩子挑选喜爱的玩具,陪孩子尽情地玩上一天,等等。其实,最好的礼物是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们。 孩子的童年快乐吗?许多家长细一思之,也许觉得惭愧。有的孩子不太开朗,究其原因,是家长陪孩子的时间少了,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了,和其他小朋友一块玩...
发布时间:2005-06-01 -
竞争激烈家长不敢给松绑 7岁小孩叹人生不易
一名7岁读一年级的小男孩竟慨然长叹:“唉,长大真不容易啊!”虽然可能是孩子一时之感叹,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生长在大城市的孩子,的确要面对与日俱增的压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好像离他们有点远。 小学生 课文越来越长书越来越多 小苏今年才7岁,是东山区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一个星期天晚上,他到邻居叔叔家吃饭,饭后摸着小肚...
发布时间:2005-06-01 -
大学生反腐“全民皆*”思维的产物
严峻的反腐败形势,不断催生出花样翻新的反腐败形式。这不,四川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李崇禧4月28日在西南交大举行的形势报告会上表示,今后将会在高校找一些学生到纪委、政法部门实习,参与和体验反腐败工作。 大学生能不能,或者说应不应该参与反腐败?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但是,反腐败是大学生们必须承担的任务或者职责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发布时间:2005-05-20 -
错位就业 北大学生卖蛋与复旦学子卖肉
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顾澄勇,2002年毕业时没有像他的同学一样选择留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是主动回到农村卖鸡蛋。3年来,他创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他的“阿强”鸡蛋越卖越火,上海市南汇区农委正在为他申报“中国农民十大杰出青年”。这条新闻,最近在坊间传开,引来一片叫好。 由此让笔者想起两年前的一条消息:以高出本科线100多分的成...
发布时间:200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