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节规范 让孩子带着礼仪走向社会
让孩子带着礼仪走向社会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当今一种现象却令人担忧: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严重。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长辈…… 礼仪教育再度引起关...
发布时间:2007-03-13 -
我能和"差生"来往吗? 互帮互学可促双赢
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与“差生”来往,这是很多家长的想法。与“差生”来往就一定会变“差”吗?事实上,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对此,学习、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彼此更了解,感觉更到位。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的伙伴各种各样,因此,建议家长们在这个问题上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听一听孩子的想法,不要武断干涉孩子们的交往。 学生论坛...
发布时间:2007-03-13 -
培养孩子小心“细节缺失”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做人的一些重要品质,比如真诚、分享、探索……很多品质的塑造源于孩子幼年时期。但家长往往因为幼儿的天真、不懂世事而忽略了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的品性。 场景一 推卸责任式安慰 “宝宝不要哭,看妈妈打这个不乖的坏椅子,害得我们宝宝摔倒。”采访中,记者常常见到这样的一幕:一个摇摇摆摆学走路的宝宝被家中的小椅子绊...
发布时间:2007-03-13 -
家长给孩子购书三大原则
要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家长当然得选购图书啦。下面,我们就说一些选购儿童图书时应注意的原则,供家长们参考。 1、依照孩子年龄特征2-3岁的孩子,正处于开始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和拓展语汇阶段,选书时应注意选择色彩鲜明、既好看又好玩的生活、语言、概念类图书。3-6岁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想像力丰富,便可选择图文并茂的知识类、童话故事类、自然科学类...
发布时间:2007-03-12 -
"巨额"压岁钱:斗富工具还是成长礼物?
刚刚过去的春节,使中国诞生了一批“小富翁”。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中国传统的风俗中,人们用压岁钱来企盼新的一年,平安度过一岁。 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也随之“水涨船高”,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乃至上千元的“红包”开始流入孩子们的“小金库”。一个春节下来,成百上千的“小富翁”大有人在...
发布时间:2007-03-12 -
成为合格家长的五个条件
作为父母亲,除了养孩子,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一、一起阅读 你会每个月至少带孩子去一次书店看书吗?是否有意识地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孩子终生受益。 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远不停地学习。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我认为倒不如多花时间和孩子进...
发布时间:2007-03-12 -
缺觉有损孩子记忆力
美国最新公布的一份医学报告说,缺少睡眠不利于孩子培养记忆力。 英国《自然神经学》杂志11日刊登的哈佛医学院研究结果说,睡眠不足会破坏海马状突起的机能,而这是大脑内负责产生新记忆的区域。 研究人员找来28名志愿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要求第一组人两天一夜不睡觉,另一组则正常睡眠。然后,研究人员播放幻灯片,要求志愿者记住图片,同...
发布时间:2007-03-12 -
人大代表呼吁各界都来关心两千万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举着一份调查报告,这样问新华社记者,“现在,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了,可是,又有多少人关注他们因为外出打工而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亲生骨肉?”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
发布时间:2007-03-12 -
学会做个狠心的爸爸妈妈
乍看这个题目挺吓人,当父母的爱孩子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做个狠心的爸爸妈妈?其实,所谓狠心的父母一是面对孩子的不足及哭闹要坚持说“不”;二是父母针对孩子的性格弱点及时纠偏不能姑息。 教育孩子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到3岁以内。 这段时期也是孩子的性格及生活习惯成型期。如果过了这个最佳时期,纠正起来会很困难。 记得女儿1岁时因家人过分疼...
发布时间:2007-03-12 -
八成孩子不向父母倾诉 最亲的人难贴心?
寒假结束了,在家长和孩子们这个亲密接触的一个月中,一些家庭教育中的矛盾也更加突出。 成长总会带来不少开心的事和苦恼的事。孩子们心里话会对谁说呢?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数据。 调查显示:79%的孩子不选父母作为倾诉对象。 21%的孩子日记曾被家长偷看。 55%的孩子期望能和父母顺利交心。 45%的孩子表示曾被父母逼迫做过不喜欢的...
发布时间:2007-03-12 -
读书换比萨:滋长不良饮食习惯
读书吧,之后就可以免费吃到比萨!” 这是著名快餐连锁店必胜客自1985年以来在美国实行的“读书换取免费比萨”活动的口号。这个通过奖励比萨鼓励儿童读书的项目每年可吸引2200万学生参加,但最近却遭到了一些儿童教育专家的批评。他们说,这种做法鼓励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学生学会投机取巧以及将老师变成该公司的 推销者。 据美国媒体报道,必...
发布时间:2007-03-07 -
别剪掉孩子想象的翅膀
我们常常惊叹: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总走在世界前列!然而许多人却不知道或不愿意接受美国的《公民权法》中的两项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 据说,这一规定与美国历史上的一个精神赔偿案有关。 1968年的一天,美国一位3岁女孩指着一个礼品盒上的“OPEN”对她妈妈说,她认识第一个字母 “O”。这位妈妈...
发布时间:2007-03-07 -
父母学堂: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新学期开始了,家长应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孩子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前预习的习惯。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
发布时间:2007-03-06 -
"西点男孩"惩罚教育引争议
“西点男孩”暑期受欢迎 在杭州,一家只招收6岁至11岁男孩的“西点男孩训练中心”非常火。今年暑期招收学员的消息刚传出,就吸引了200多位家长前去报名。 在训练中心,顽童们最怕的还是老师手中那根特制鞭子,拔草慢了、作业拖拉都可能要挨鞭子。据了解,很多家长正是冲着“打”,花大钱将孩子送入“西点”的。(钱江晚报) 声音 “西点男孩”...
发布时间:2007-03-06 -
中国青少年成长环境剧变 学校教育难以应付自如
中国官方进行的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指出,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适应今天中国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急剧变化。 按照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从2005年6月开始,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社科院、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进行了素质教育系统调研。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调研总报告。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系统调研表明,青少年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环境正在发生着深...
发布时间:2007-03-06 -
儿童支票游戏:培养诚信?游戏诚信?
把约定的事情写下来监督自己或者他人去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孩子树立说话算话的责任意识,但这种方式容易流于游戏。毕竟孩子还小,有时承诺了没有做到,或者只是随手写写、压根儿没有做,一旦这样的“承诺”次数多了,诚信也就成了儿戏。 新华网长春9月11日电(记者李瞧 褚晓亮)在广州、宁波、上海、吉林等城市,近段时间有一种专为儿童设计...
发布时间:2007-03-06 -
唱歌跳舞不等于素质教育
潘文新先生新近撰文《素质教育迷失在哪里》,透过中国素质教育“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表象,揭示出当前教育改革由于“责任的泛化和虚化”,以及各职能部门及具体实施者执著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造成了“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全局性主体迷失”,致使素质教育成了看上去很美,却无人问津的现实。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实施的艰难,除了潘文...
发布时间:2007-03-06 -
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
在亿万个中国家庭和中国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孩子里,孩子满青不是第一个离家出走的,更不是最后一个。面对此情此景,与其更多地揭露和批评孩子本人及其极端行为本身的道德问题,过多地渲染其父母所承受的悲伤和痛苦,不如冷静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致命因素和败笔。 教育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石,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发布时间:2007-03-06 -
昆明一半中小学生不知雷锋 猜想其是杂务员
3月5日,这一天,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4周年纪念日。为此,本报专门制作了100份问卷调查表,历时两天,到昆明近10所中小学进行调查,其中包括“3月5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雷锋的故事吗?”“雷锋是做什么的?”“描述你心目中的雷锋形象”等问题。结果有56.1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3月5日就是“雷锋纪念日”,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
发布时间:2007-03-05 -
家教启示录:被喂饱的熊
在加拿大山区驾车旅游,经常看到路边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A fed bear is a dead bear”,意思是“被喂饱的熊是死熊”。刚看到不太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熊被喂饱了反而是死熊了呢?就问同车的伙伴,伙伴说:过去很多人在路边看到熊,就十分好奇,从车里扔东西给熊吃,熊尝到了“甜头”后,就老在路边等人施舍食品,慢慢就失去了自己觅...
发布时间:200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