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孩子不“黏”电视
研究发现,中国儿童从放学到晚上10时,家庭开电视机的时间平均是3小时20分钟,儿童每天看2小时电视,周末更高达5小时。 孩子看电视时间过长所造成的伤害与影响,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例如,容易过胖、变笨变傻、懒散被动、注意力降低、扼杀想像力等。因为电视强烈的声光画面,让孩子的脑部只维持在原始区域运作,无法刺激他们思考区域的发展。看太...
发布时间:2006-09-26 -
不妨让孩子“贫穷”一回
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有的孩子因为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一个小小要求,就对父母怀恨在心,觉得父母不爱他们,于是对父母进行百般刁难和报复,甚至动不动就“以死相逼”;有的父母含辛茹苦、节衣缩食,为的是供自己的“心肝宝贝”就读名校,将来能考上重点学府,谁知那孩子却整日泡在网吧里,对学习根本心不在焉,对父母的教诲也充...
发布时间:2006-09-26 -
如何面对屡出错误的孩子
电梯里,一个4岁大的孩子,两只小手抱着一瓶饮料,小心翼翼地把嘴凑到瓶口,谁知瓶口一斜,饮料流到了衣服上。妈妈看见了,马上双目圆睁,柳眉竖起,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斥责道:“你怎么这么笨,连喝水都不会,长大还能干什么?”孩子光顾着怯生生地看着妈妈,一不留意瓶子又一歪,又撒了些饮料到身上,妈妈一把夺过瓶子:“怎么生了你这个笨蛋,越...
发布时间:2006-09-26 -
孩子能否成才关键在母亲
只要读一下中国现代文学史,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些著名文学家的启蒙老师,往往就是他们的母亲。郭沫若就说过:“我母亲事实上是我真正的蒙师,她在我未发蒙以前,就教我背诵了好些唐宋人的诗词了。”茅盾也说过:“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老舍曾说过:“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一个伟大而神圣...
发布时间:2006-09-26 -
科学素质要从小培养
据《今晚报》报道,全国科普日活动日前启动,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 国务院于今年2月颁布的这个《纲要》,是我国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把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放在实施的四个主要行动首位,强调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这是战略性的举措。 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巨大...
发布时间:2006-09-26 -
为改内向性格父母让6岁男孩独摆书摊
6岁为练胆伢武大摆书摊 心理学家认为,此种方法可取但家长应循序渐进慢慢加以引导 近几个月,在武汉大学校园内,时常能看到6岁男孩亮亮(化名)身影,席地铺一张塑料纸,摆上几本休闲杂志,摆起了书报堆,还幽默地说自己是“小鬼当家”。 现场 小男孩不像做生意的 9月15日下午5时许,在武汉大学文理学部桂园食堂门口,亮亮一个人坐在一张小凳上,...
发布时间:2006-09-25 -
让管教变得有效
没有任何单一或成套的管教方式适合所有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孩子也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的个性和情绪,采取合适的管教方法。 孩子分两类:易管教和难管教 1、有些孩子生来就有取悦他人的倾向。这类型的孩子常会做些并非真的想做的事,或放弃一些他们很想参加的好玩活动,只为了让别人高兴。 2、另一种孩子往往冲动...
发布时间:2006-09-22 -
孩子“闹独立”妈妈莫着急
你家宝宝今年多大了?2岁多了?还是刚会说话?有没有发现宝宝变得“皮”了,“犟”了,有自己的小主意了?而作为妈妈的你,是不是也正在为此手足无措、一筹莫展呢?不要急,你可知道,宝宝“闹独立”恰恰是他们身心发展的一个可喜标志,关键要看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宝宝走过人生这第一个“转折期”…… 我家宝宝怎么啦?
发布时间:2006-09-22 -
管教,不靠大喊大叫
你常常为管教孩子而束手无策吗?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说服还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有没有想过,你该换一种教育方式? 孩子们顽皮是很正常的,你一定也不希望孩子过早地成熟,像个成年人一样彬彬有礼。但有时他们把握不了分寸,比如他揪小朋友的头发取乐,或将你急需的东西藏起来,看你火烧或燎而暗自得意。再理智的妈妈也难免有怒火上冲...
发布时间:2006-09-22 -
葬送孩子的不良家庭环境
经有关专家大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儿童,不是因为智力不行,而是因为受到了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在生活、健康、学习方面,更严重的是对情感、个性、品德的恶劣影响,往往会伤害幼小的心灵,甚至影响其终生。目前,常见的不良家庭环境有以下4种: 父母离婚 父母一旦离婚,家庭的正常生活就被破坏,这种...
发布时间:2006-09-22 -
上音乐课学生记忆力更好
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新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童尽早接触音乐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研究显示,仅仅上了一年音乐课的孩子在记忆力测试当中的成绩就比那些没有接触音乐的孩子更好。据路透社报道,研究人员之一、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心理、神经科学及行为学教授劳瑞尔
发布时间:2006-09-22 -
帮助孩子不吃手指的有趣方法
大约75%的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就开始吃手指,这被视为正常现象。这个动作一般在2岁以后逐渐自行消失。如果这个习惯动作持续到3岁以后,就成为不良习惯,需要尽早地进行矫正。下面这些富有趣味性、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帮孩子改掉吮指习惯。 照照镜子 和孩子一起站在镜子前面,观察和询问他边吮手指边微笑和不吮手指时的微笑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漂...
发布时间:2006-09-21 -
孩子跌倒后,你会怎么办?
孩子跌倒以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做法一:扶起来。 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做法。 孩子跌倒以后,中国的家长多半会赶快跑过去扶起孩子,给孩子拍着身上的灰,安慰孩子不要哭;有的把小孩扶起来后不再让他自己走,而是背着走路;有的朝着绊倒孩子的地出气,说“这地真坏,看妈妈怎么打它”,以此来安抚孩子…… 曾几何时...
发布时间:2006-09-21 -
五种家庭精神垃圾侵袭孩子
一些父母将居室布置得漂亮干净,可却忽略了小家庭的精神环境。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06-09-21 -
美国家庭教育习惯培养“条例”
1、让婴幼儿从小单独夜宿,无父母陪护。 2、一些年轻父母把几个月的婴儿赤身扔进水中,让其学会游泳。 3、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他自己爬起来。 4、父母要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洗衣服等。 5、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理。 6、让孩子在看到本国国旗时,注目两分钟。在听到国歌曲奏响时,把手按在心口,心中默唱国歌...
发布时间:2006-09-21 -
传统vs域外:洋为中用的育儿观
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形形色色的妈妈,其中有混血儿的妈妈,有外国妈妈,也有在国外生产哺育孩子的中国妈妈,当然更多的是在国内生活工作的妈妈。常常发现,经历不同的妈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育儿经验,而最让我感到不同的是来自中西方育儿观念的大冲撞。
发布时间:2006-09-21 -
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更有责任心
“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
发布时间:2006-09-21 -
其乐融融的家
我爱我们幸福温馨的家,这里笑声朗朗,充满童趣和活力,既民主又有适度的约束;既怡然自乐,又一起同甘共苦。走进我们的家,永远都是那么的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夫妇都姓陈。记得在儿子三四岁时,朋友文芳故意捉弄稚嫩的儿子:“东东(儿子的乳名),你是跟爸爸姓还是跟妈妈姓呀?”儿子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后,一本正经地的回答道:“今天跟妈妈姓,...
发布时间:2006-09-21 -
关注中学生人际交往
从小学升入中学,多数学生都感到不适应,这是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上的明显变化,客观环境的改变,主观条件不适应这一系列改变所致。接踵而来的问题往往会令中学生应接不暇,困惑不解。在适应这个环境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人际关系又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不是他们的...
发布时间:2006-09-20 -
溺爱10种,种种都危险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
发布时间:200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