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家庭教育最终要给孩子什么
孩子,家庭教育最终要给孩子什么 家庭教育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说它“常”,是因为只要家庭存在,就有家庭教育的问题。儿女抬头不见低头见,古人说子女都在“膝下”,形象地说明了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无数的事实证明了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多么关键性的影响。说它新,是因为社会生活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独生子女...
发布时间:2007-01-17 -
家庭教育:在试错中艰难前行
谁最关心今天的素质教育?答案或许有很多,但至少有一个答案是父母。因为素质教育搞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孩子的发展和未来;因为孩子只有一个,谁也舍不得,更输不起。然而,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的父母,很多并没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世界已发生巨变,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却远远滞后于时代,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已刻不容缓!作为父母...
发布时间:2007-01-17 -
交际礼仪,家长怎么教
在公交车上,两个孩子跑来跑去,一下子撞到人,一下子抱着柱子跳“钢管舞”,妈妈怎么喊都没用。被撞到几次的乘客说:“怎么会有这么讨人厌的孩子?” 喜宴桌上,新郎新娘过来敬酒,5岁的小强竟脱口而出:“妈妈,新娘好丑。”当下,新娘的脸沉下来了,所有的人都很尴尬。 这种情形往往会造成家长的困扰,令家长感到难堪。那么,如何杜绝这类情况...
发布时间:2007-01-17 -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
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是家庭教育的一门重要学问,父母必须认真地科学地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当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大多数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往往是忿怒和忧伤,对孩子的成绩作出强烈的反应。情绪表现为:安全(希望门门都100分)、粗暴、冷淡、挖苦、讽刺。父母这些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错误,不仅对孩子日后的改进毫无帮助...
发布时间:2007-01-17 -
巧用沉默
沉默用于暗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就应该自己做到,在沉默之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作出暗示,这样可以使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自觉形成良好习惯,从而收到“不令而从”的效果。
发布时间:2007-01-17 -
孩子怎么老是磨蹭?
五岁的佳佳健康活泼,也很聪明,就是做事磨磨蹭蹭,总是要费不少口舌,他才肯动。爸爸妈妈不明白,自己做事并不磨蹭,怎么孩子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幼儿的经验不足,时间感较差。他们缺少成人的社会责任心,做事的主要动力是“好玩”,或是让妈妈和老师满意。他更感兴趣的往往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做...
发布时间:2007-01-16 -
教会孩子三个好习惯
1、积极选择 有一位女士叫塞尔玛,她随丈夫去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的地方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子,她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是华氏125度。更糟糕的是,后来他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没办法,她只好写信给父母。 好不容易盼来了回信,急忙打开一看...
发布时间:2007-01-16 -
日本儿童热衷厨房游戏
倡导者认为,小孩用双手敲敲、打打、揉揉、拉拉,等于是在经历疼痛、辛酸、得意、快乐等各种不同而丰富的情绪,这种经历能够使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更加自信 小朋友进厨房,在多数家长眼中是危险、麻烦的事。但是,据说现在日本儿童最热门的游戏场所是“厨房”,书店热销的书籍是“儿童料理食谱”,百货公司家电部门当红的是“儿童专用厨具”,...
发布时间:2007-01-16 -
教你十招不生气
孩子,有时也被叫做顽童,他既有天使般可爱的一面,又有顽劣淘气的一面。做爸爸妈妈的很少有不曾被孩子激怒的。那么,有没有一些可以让我们心平气和的好建议呢?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有了选择权,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即使他不想做你正要他做的事情,只因为你给了选择,他只好勉强选择一种了。比如:“你是去洗澡还是去睡觉?” 找寻其他...
发布时间:2007-01-16 -
“软侵害”让孩子受伤
“老师经常说我,就你这种水平还想考重点?可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呀?”“同学们都孤立我,老师都不喜欢我,怎么办?”尽管现在暴力教育在家庭和学校都基本销声匿迹了,但是,一种不打不骂、却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受折磨的现象成了孩子们的难心事。 团支书擦黑板得了抑郁症 前不久,一名初三女孩的母亲给记者打来电话,讲述了当团支书的女儿因为擦黑板...
发布时间:2007-01-16 -
给孩子列张多元智能作息表
有的孩子喜欢阅读、讨论问题和写作,有的善于提问、寻求事物的规律和逻辑顺序,有的对节奏、旋律和音调、音色敏感,有的蹦蹦跳跳、热爱体育活动,有的更愿意一个人安静地玩。 孩子们的各种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多元智能开发很强调家长、家庭的作用,家长想方设法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因材施教,可以很好地促进孩子的8种智能充分...
发布时间:2007-01-15 -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树立榜样,熏陶培养 宝宝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爸爸妈妈是宝宝模仿的对象,因此爸爸妈妈应树立好榜样,做有责任心的人,如面对 宝宝玩完玩具后的残局,妈妈可以伤心地说:“小玩具,是谁把你丢这儿了,我送你回家好吗?”然后,把玩具拾起来,放回原处。宝宝开始时会比较好奇,时间长了,就会学着把玩...
发布时间:2007-01-15 -
让孩子了解些残酷的真相也是一种爱护
近日,上海市发生了一件引起公愤的事。一所创办10年,校长曾被评为“优秀教育家”的民工子弟学校被普陀区教育局强行取缔。取缔的执行方式令人揪心:几百名警察、保安、协管人员及区教育局人士冲进学校,校教导主任遭到殴打,校长被带到派出所。目睹这一场景,有的学生当时就被吓哭了。 此后,晏扬先生以《偌大城市竟容不下民工子弟的书桌》为题,...
发布时间:2007-01-15 -
父教缺位会让孩子人格缺“钙”
"爸爸,我向你借一天,陪我玩一次,长大后我会还你100天。"这是一个渴望父亲陪伴的孩子的诉求。每当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父亲一起开心的样子,他就会恨自己的父亲。"“最想把心里话说给谁听”时,面对这个问题,只有约7%的孩子选择了父亲,高达63%的孩子选择了母亲。 中国的父亲哪去了?负担着养家重任的父亲们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教育专家...
发布时间:2007-01-14 -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常昊总在半路“失踪”,他是看人下棋去了。少儿围棋班开课半年了,不会下围棋的常昊才来,但围棋班的邱百瑞老师注意到,通常6岁孩子看人下棋,半小时就坐不住了,常昊一坐就是半天。兴趣本身就是一种才能,邱老师经常给常昊开小灶,小神童开始扬帆起程了。 每个人都有先天禀赋,后天的教育更重要。儿童的潜能如果不及时开发...
发布时间:2007-01-12 -
父母不应以挑剔的眼光去寻找孩子的缺点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不是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去寻找孩子的缺点。有个小男孩的妈妈,每次到幼儿园接孩子时都会埋怨:瞧人家孩子的画画多好,瞧你怎么这么差!人家孩子怎么那么聪明,瞧你多笨!这位妈妈怎么也不理解,儿子在物质方面要什么有什么,可总不如人家的孩子好,还整天闯祸。 妈妈不理解儿子的行为,儿子也...
发布时间:2007-01-12 -
如何教育“问题”孩子?
“我的孩子在家调皮捣蛋,在学校却很内向,心理热线能不能帮忙?”、“我孩子不喜欢和同学交往,老师说他也不听,怎么办?”8月份,《教育专刊》推出心理报道以来,许多家长相继打来电话向《教育专刊》诉说孩子成长中的苦恼。 家长们的烦恼集中在孩子不爱说话、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喜欢“自说自话”,有的脾气粗暴,甚至还会打人……而最令家长们...
发布时间:2007-01-11 -
别让孩子模仿别人回答
对于学前孩子的教育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哪些教育模式更适合他们?家长和幼儿园应该如何配合教育?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该怎样与同龄人相处?带着这些家长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20多年幼教经验的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曲新陵园长。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学前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习惯为主,而不是去教孩子学数学、学拼音这些具体的课程。我...
发布时间:2007-01-10 -
懒孩子和勤快妈:孩子被迫戴上了懒惰的帽子
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对周围的事物照顾得不周全、不完善是小孩子的特点,因此说,“懒“孩子未毕真的懒。有些家长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想像和看待孩子的世界,因此就会提出一些过于苛求的要求,如“玩过玩具后必须马上收好“,“大人吩咐的事情必须马上去做“等等,如果孩子不这样就会被戴上个懒惰的帽子。 由于处理事物的经验有限,孩子...
发布时间:2007-01-10 -
家教:“十种溺爱”种种有害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
发布时间:2007-01-10